身為教師,處理校園霸凌需謹慎。切記,調查時避免直接指控,應以「觀察」與「理解」為核心。透過訪談、觀察情境,收集客觀證據,並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。如此,方能有效釐清真相,協助學生走出困境,營造友善校園。
標籤: 學校輔導
如何讓學生理解「單一事件的傷害」也可能造成長期創傷?
單一事件的傷害,看似短暫,卻可能如隱形傷口,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創傷。台灣校園中,霸凌、性騷擾等事件,即便只發生一次,也可能引發長期的心理困擾。我們需要透過教育,讓學生理解:創傷不只來自長期虐待,單一事件的影響,同樣不容忽視。
如何透過戲劇、繪本等教學媒介來預防霸凌?
透過戲劇、繪本,我們可以為孩子築起一道防禦霸凌的高牆!台灣校園霸凌事件頻傳,藉由角色扮演、故事討論,引導孩子辨識霸凌行為,學習同理心與溝通技巧。讓我們攜手,打造友善、安全的學習環境,終結霸凌!
心理治療如何幫助受害學生恢復自信?
遭受霸凌或創傷的學生,自信心往往跌落谷底。心理治療提供安全空間,協助他們探索情緒、重建自我價值。透過專業引導,學生能學習應對策略,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感,勇敢迎向未來。
學校應如何教育學生認識霸凌的不同形式?
學校應積極教育學生辨識霸凌的多元樣貌。除了肢體暴力,言語、關係、網路霸凌亦不容忽視。透過案例分析、角色扮演,提升同理心與辨識能力,才能有效遏止霸凌,營造友善校園。